老张盯着手机屏幕,手指头在屏幕上疯狂点击,额头上的汗珠都冒出来了。
眼看着选座界面从彩色变成一片灰,他气得差点把手机摔了:"我500兆的宽带啊!这票是让狗叼走了还是咋的?"就在同一时刻,二手交易平台上已经有人挂出链接:"苏超决赛票,原价19块9,现价600,手慢无!"
这场面简直比春运抢火车票还夸张。要知道这可是省级联赛,放在以前根本没人稀罕看。谁能想到现在连记者都搞不到票?干了二十年体育报道的老王最近被朋友们的要票信息轰炸得头疼,光是回复"我也没票"这句话就说了不下两百遍。这要搁在以前,他随便打个招呼就能弄到三五张票,现在可好,连他自己都得跟着大伙儿一起抢。
说起来这事儿也挺有意思。苏超联赛最开始就是个地方性比赛,参赛队伍都是江苏省内城市代表队。去年联赛因为一句"没有假球,全是世仇"的宣传语突然在网上火了。球迷们发现这比赛打得是真带劲,苏州打扬州,昆山踢无锡,那火药味比中超还足。再加上19块9的票价跟白送似的,看场电影都要四五十,这买卖谁不乐意?
可谁能想到票会这么难抢?四万多张票放出来,十秒钟不到就没了影儿。小李连着抢了四次,每次都是眼睁睁看着座位一个个变灰。"就看见几个绿点,点进去就没了!"他气得直拍大腿。更气人的是,转头就看见二手平台上全是加价票,最夸张的能把9块9的票炒到600块,这利润比贩毒还高。
警方也不是没管过。6月23日刚抓了105个黄牛,结果6月29日的比赛票照样秒没。有网友在球场发现,好多座位坐的根本不是真球迷,都是些穿着五花八门广告衫的赞助商员工。合着普通老百姓在这拼手速,人家直接走后门?这事儿搁谁身上不生气?
要说这苏超联赛能火起来还真不是没道理。现在的中超联赛,裁判吹个哨都能被骂上热搜,球员在场上散步似的踢球,看得人直打瞌睡。苏超就不一样了,球员都是本地人,为家乡踢球那叫一个拼命。再加上城市之间的历史恩怨,那比赛踢得跟打仗似的,观众看得热血沸腾。
票务系统也是个迷。按理说现在技术这么发达,对付黄牛应该不难。实名制购票、人脸识别这些手段在演唱会门票销售上都用烂了,怎么到这儿就不灵了?有懂行的网友分析,可能是票务分配本身就有问题。赞助商要留票,合作方要分票,真正放到公开销售的就没多少。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四万多张票能秒空了。
球场里坐着的到底是不是真球迷,这事儿也挺耐人寻味。有观众发现,好些穿着统一服装的观众连加油都不会喊,进球了也不激动,明显就是来凑数的。真正的球迷在场外干着急,场内的座位却被这些关系户占着,这画面想想就讽刺。
现在的问题是,这种火爆能持续多久?要是每次买票都跟中彩票似的,真正的球迷看不了几场,热情迟早会被消磨光。到时候这些靠炒作起来的关注度,怕是会跟泡沫一样一戳就破。毕竟足球比赛说到底还是得靠真球迷撑场子,光靠一时热闹可不行。
有意思的是,现在连足协的比赛都没人看了,反倒是这种地方联赛火得一塌糊涂。有人说这是中国足球的悲哀,也有人觉得这是好事,说明老百姓还是爱看足球的,只是不爱看那些假模假式的职业联赛。要这么说的话,苏超的火爆倒是给中国足球提了个醒:球迷要的其实很简单,就是真实、热血、纯粹的足球。
这篇文章只是供着看的,没什么实际用处,也不是啥建议或者指导哈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赶紧联系我们把它删掉。